临床语言学研究中心

导航切换
临床语言学研究中心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
山东大学临床神经语言学研究中心举办2025年春季学期第3期组会

作者:于永梅、赵润祖、李煜 来源:于永梅、赵润祖、李煜 点击:次浏览 日期:2025-04-11 16:14


2025年4月2日,山东大学临床神经语言学研究中心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第三期组会,研究中心马文教授、时秀娟教授、王亚琪博士和马廷辉博士受邀到会指导,全体在读硕博研究生参加会议。

2024级硕士研究生孙雨丽分享了一篇题为 “If You Just Study With Me and Wait…You’ll Get an Idea of What I’m Saying”: The Communicative Benefits of Time for Conversational Self-Repair for People With Aphasia的文献。该研究聚焦失语症患者对话中的自我修复时间。鉴于日常对话中患者自我修复与对话进展性的失衡,以及传统干预方法的局限,研究基于Bloom和Lahey的语言模型,以40到71岁轻中度失语症患者为被试,让其分别与言语病理学家和家庭成员进行两次自由主题对话。从形式、内容、用途三个维度分析数据。结果显示,如果给予患者充足自我修复时间,他们在语言表达上能扩展语言结构、分享多种内容且展现对会话的主导能力,这表明自然对话对提升语言复杂性和构建身份有积极意义。研究提出动态平衡策略等实践建议,并指出样本和非语言交流分析方面的局限,未来可扩展研究人群和探索多模态沟通的作用。

汇报结束后,老师和同学积极讨论,提出建议。王亚琪博士肯定了bloom和lahey语言模型分析的可行性,指出可以由此类推其他数据分析。申秀岫博士认为会话进展性应改为渐进性,但直接把会话模式分为渐进性优先和自我修复优先两种过于绝对,还要区分引导修复和干预修复。张泰伦博士建议关注一下沉默,查找相关文献支持文章结论。

2024级硕士研究生董梦娇汇报了一项题为High-Stakes Treatment Negotiations Gone Awr: 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reatment Advocacy and Patient Resistance的研究。该研究通过分析一位 37 岁宫颈癌患者与其主治医生互动视频的对话,揭示了在高风险的肿瘤治疗场景中,患者抗拒治疗建议的现象。医生因未在推荐治疗前提供诊断依据,导致患者对治疗建议产生抵抗。之后医生采用对抗性的劝说策略,进一步加剧了矛盾,最终患者未接受治疗。该研究表明,患者的抵抗并非固有特质,而是由医生的互动策略所引发,这一发现对理解医患决策冲突具有重要意义,也为改善医患沟通提供了参考。

老师和同学纷纷就该研究发表观点。马文教授表示,研究医患之间的阻抗和抵触行为对于改善医患关系、促进沟通方面有重要意义。时秀娟教授指出了对患者进行回访或者事后访谈的重要性。王亚琪博士和马廷辉博士认为研究医患沟通存在迫切的现实需要,有助于缓解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、解决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。申秀岫博士提出可以根据不同的沟通环境和沟通话题进行对比实验,以探究医患沟通方式的有效性。

最后,会议在马文教授的主持下圆满结束,与会成员收获颇丰。